清明节的来历(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)
- 黄道吉日
- 2025-08-11
- 79
本文目录一览:
清明节的来历和介绍
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那时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,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。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了“寒食墓祭”的习俗。
晋文公下令烧山,不料介子推与母亲最终在柳树下被火焚身。晋文公在柳树洞中发现介子推留给自己的信,劝诫其勤政爱民。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将绵山改称介山,并规定每年此日全国禁火,以食寒食。
清明节,亦称踏青节、行清节,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与春祭习俗,大约在春秋时期,已有相关的庆祝活动。至晋代起,逐步形成了固定的节日。清明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接下来,本文将详细阐述清明节的来历。
清明节俗丰富,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:一是礼敬祖先,慎终追远;二是踏青郊游、亲近自然。清明节不仅有祭扫、缅怀、追思的主题,也有踏青郊游、愉悦身心的主题,“天人合一”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。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“清明节”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。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。清明节气共有15天。作为节气的清明,时间在春分之后。